Q&A: 读博二三事

        这是一篇堂而皇之的无法transfer的“经验贴”。这是因为我被问到太多次类似问题了,就干脆都把回答放在这里吧。
        我在这篇文章里讲了一下我为什么要读博。然后有友邻私下发邮件给我。决定干脆再补充一些细节。Le Guin说过,there is no honesty in generality (paraphrased). 

1. 读硕士的时候为什么放弃了藤校去了Indiana U?

当时申请硕士的时候一共好像申请了11所吧,全都是美国的项目(因为没想过去别的国家)。其中9所是CS的项目,2所是HCI的(包括IU和CMU)。CS那边最终中了两所,分别是ColumbiaU和UPenn,都是藤校。申请的那些CS项目里有看着更“差”的,也有更“好”的。为什么最终去了IU,原因很简单,还是前面那篇里面说的我更在意专业而不是排名。说实在的,放弃哥大感觉倒没什么,放弃纽约心里还是比较难受的哈哈。毕竟多年city girl。名校情结我没有吗?当然有啦,但是为了一个名校的毕业证而完全都没有试试自己有没有可能走更喜欢的路的可能性——我无法忍受自己这样,又不是不知道自己更喜欢什么。当时坊间也有传言说哥大的CS很水,宾大的CS也很水。怎么讲,水不水如果我要继续走CS那条路我也只能在它们中选,所以这不属于我考虑的点。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原因:我觉得CS出来是吃青春饭的,再过个几年十几年普通程序员的工作就可以被机器人取代,所以到那个时候还在编程势必没什么竞争力。当时确实是这么想的。所以哥大申请的时候要选方向,我还选的algorithm,因为觉得这个比较核心,不是那种能轻易取代的工作(而且在大学时也开始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的想法错吗?对吗?恐怕只有时间能说明了。我很了解自己的性格属于做一件事很容易就觉得无聊了,所以我需要那种能够持续很久都不会bored,能last long的事业。所以现在我想,学校的名气不是重点,自己有没有能力才重要。

2. 被教授邀请做RA这件事常见吗?你是那次作业写的特别好吗?

“How often…” 这样的问题理论上来说要用定量的方法大范围收集随机数据才可能回答。所以就我个人来说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至于那次作业…… 后来我问过教授她为什么要来找我,她说因为那次的write-up你用了一个理论来分析数据,她觉得挺好。那次是个interview的作业,出去采访三个人,然后回来写个报告讲讲采访发现。教授也没教怎么分析数据,所以我完全属于乱来的状态。细节记不清了,大概就是看了看着几个采访之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想起来Maslow那个需求理论,就用了一下。

3. 为什么博士头两年不开心?那两年跟的教授不是当初招我进去的教授吗?

看到这个问题我才意识到前面那篇还是漏了很多细节的,哈哈。毕竟是说“我为什么要读博”,而不是“读博以后感觉如何。”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不是。之前那篇提到读博时是延迟了一年入学的。一年后我发邮件给GT问跟他们说我准备过来的时候,负责跟我联系的教授告诉我当时招我进来的教授已经不在GT了。哈哈,记得那时还是很懵逼的。所以我入学之后的第一个学期都属于在shop advisor的状态,和几个不同的教授都有做项目。最后因为我申phd时就是申请的HCI下的某个方向,然后GT在做这个方向的教授只有那么一两个,而其中一个不太愿意带我,另外一个很愿意(且对方当时看起来还是很nice的),所以就跟了另外一个。

至于博士头两年为什么不开心…… 哈哈哈哈,now I found this question quite funny,因为博士不开心难道不是常态?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媒体,对graduate student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担忧最近几年说的都很多啊。那些一直都开心的人,我不知道,我很羡慕他们,哈哈。只能说我没有这样。我觉得自己现在能够不一天到晚想quit已经是一个fantastic achievement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真是一言难尽。In a short answer:因为有很多很多困难自己完全没有预见到,而且当时的导师也是新人,所以很多地方没办法帮到我。In a longer and more sincere answer:因为读博对我来说真的很困难。我不是天才,也不是那种从一开始就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的人,摊手。读博士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如何处理和导师的关系、如何选题、如何处理和peer的关系、如何平衡coursework和research之间的注意力和时间分配、如何保证身体健康也有research progress、如何找到自己的research trajectory等等(最后这个太尼玛难了,现在我还不知道)。这些困难都同时出现的时候是非常overwhelming的,所以说读博需要很多很多的帮助和支持,来自各个方面的。现在回头看看当然觉得原来读博顺不顺利的决定因素有这么多,但是在那个过程中还是忍不住觉得都是自己垃圾,都是自己的错。如果总是这么想的话,不开心太正常了,不是吗?说实在的我现在也常常觉得自己还是垃圾。要是paper被拒了我还是要伤心很久的。

4. 你推荐申请前联系教授套词吗?

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发言权,因为我没有套。

5. 读博出来年龄大了怎么办?

Hmmm… 很个人的一个问题。我在不在意年龄大?焦虑的时候会吧,毕竟我也是社会动物。不焦虑的时候呢就完全不在乎。本来选择读博或者搞学术就是因为它不是吃青春饭嘛。正是因为老了的时候也还是能做这件事,也还是会有很多有趣的挑战,想想就觉得很不错。为了不无聊。

6. 读博需不需要有一颗强烈的科研心(强烈的科研兴趣)?

一个不负责任的回答:有当然好,毕竟有强烈的动力一般都会有一个不错的开始。但是读博时间比较长,中间的影响因素很多,所以有动力也不代表就能够持久。那没有强烈的科研心呢?也未必就不能毕业。个人认为读博有两个比科研心重要的点:耐磨,能坚持。说到底还是这段话:爱好不一定会是擅长的,不爱的也可以慢慢爱上。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爱好以及对爱好的持续不断的热情,其实要花相当的时间和行动去养成。年轻的时候对很多东西的喜欢都很纯粹,可大多没有深度。养成真正的热爱需要不断练习,不断精进,不断挑战更高的难度。这些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