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终于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在现代社会读博士,实际上就是一份工作,本质上和任何一份别的工作没有不同,都是资本主义统治下的剥削与被剥削。读博士所谓学术训练,也就是为了把一个没有学术背景/能力的人变得知道如何“做学术”,而“做学术”的含义,当然也是有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的,比如说要发现新的别人没研究过的问题、要写论文发表、要拼论文数量等等。做学术是世间百行中的一行,是工种之一。这么看来,就会发现做学术的工人和知识分子之间可能完全没有联系。是前者不一定是后者,反之亦然。做学术的工人甚至可能完全没有真正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擅于发现literature里面的漏洞,擅于揣摩审稿人的心思,以及写得一手好论文。当然,有很多明星学术工人在独立思考方面也非常强(否则如何提出大家都认可的research question?),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懂得独立思考的人在别的行业也完全有可能出现。(或者说,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什么样的工种所要求的技能也会同时培养工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毕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创造与朴实的好奇心、行动力、恒心、耐心有更大的关系。明星学术工人只是在这一行的各项评判标准上比普通学术工人要做得更好而已。
那么兴趣是什么呢?热情又应该放在哪里?有没有必要在工作上做到杰出、做成rock star的程度?回答这些问题反而需要把眼光放开一点,毕竟人生规划是规划整个人生,而人生不仅仅包括工作或者传统意义上的事业。有些人的事业是照顾家人,那么他们真正的工作可能就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些人反过来,工作很上心,家庭不太关心。有些人的工作内容80%以上都和自己喜欢的东西重合,有些人也许10%都不到,但他们或许会利用工作外的时间享受兴趣爱好,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赚钱而已。所有的这些选择都无分高低对错,重要的是要清楚这是自己的选择,并对自己负责。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