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动力和读PhD的关系

        从去年11月到现在,没有工作也有将近三个月了,比答辩结束到入职第一家公司的时间还长。那这段时间也是很久以来第一次这么久没有任何来自其他方面的正式事务的时期了,上一次是硕士毕业之后的那一年。想起这点,再加上昨天在豆瓣上看到友邻说自己不工作了很闲,回忆了一下原来的状态和后来的变化,写下了这么一段:
        “以前觉得自己如果突然没工作了,会不会真的就顺势躺平了。一来是因为客观条件上我花的少,也有人可以养;二来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是属于自身没有太多动力,需要别人给我事情的人。比如在学校的时候写作业写论文什么的,只要被分配了工作就可以做得好。麻烦的是如果没有被分配,我就会不知道该做什么好,没有自己安排自己做事、或者朝着某个大目标走的动力。硕士毕业之后休息的一年就是这样,那年结束时我想的是再也不能让自己这么闲了。
        “不过这么几年之后我可能也真的有了一些变化。去年年中辞职了以后,完全没有任何事做,但也不觉得闲。看书也好做饭也好运动也好,会给自己找事做,也会有主动去做的动力。尤其是看书,会有自己想要探索的主题,可以顺着主题一路看下去。而年底被裁了以后,更逐渐学会允许自己不去找事做,不填补任何‘空闲’时间,就什么事也不做。我是一个有内在动力的人,但也可以在不想做事、不知道做的时候,什么都不做。”
        朋友说这个内在动力是不是和PhD训练有关。我想了一下,觉得是有关,但起到的完全是一种反方向的作用。并非“通过经历PhD训练而找到了自己的动力”,而是“经历了PhD才知道,原来这世界除了做科研还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才知道原来自己根本没必要跟自己过不去、非要做科研。才知道就自己看看感兴趣的学术书(哪怕不是为了写paper),就工作赚点钱,买书喝奶茶打游戏,就挺好的。广阔天地任翱翔,不和自己过不去,动力无处不在。而且广阔天地它确实一直都在,是我自己的眼光被框住了。
        前年答辩完之后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大概是讲离开学术界的PhD要怎么和自己这个决定和解之类的。其中讲“treat this decision as an opportunity for you to go back to the previous life you enjoy more“。Indeed。不说别的,至少在看闲书这件事上我是充分重获自由了。
        当然读PhD也带给了我很多好处,比如学会了怎么读学术文章和学术书,踏足了许多新的领域,培养了对很多主题的兴趣。但是满足这些好奇心并非一定要留在学术界的,而且我真的很讨厌学术界对发论文的要求。实话说,在读PhD前我对写作是抱有极大的兴趣和行动力的,开始写论文之后(尤其是第一篇论文的经历)这兴趣和行动力都至少被毁了70%。重要原因之一当然是我对写论文的过程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过PhD期间遭遇的很多其他人和事,也对摧毁我对写作的行动力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毕业一年半了,到现在也还找不回原来那种对写字保有的热情,只能看看书感受一下别人的字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热情和行动力才会重新回来找我。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