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读博
-
内在动力和读PhD的关系
从去年11月到现在,没有工作也有将近三个月了,比答辩结束到入职第一家公司的时间还长。那这段时间也是很久以来第一次这么久没有任何来自其他方面的正式事务的时期了,上一次是硕士毕业之后的那一年。想起这点,再加上昨天在豆瓣上看到友邻说自己不工作了很闲,回忆了一下原来的状态和后来的变化,写下了这么一段:
-
我的后博士时期 My Post-PhD Era
其实现在想起来就觉得刚念phd的时候是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期待的。G那时候跟我说他刚上phd的时候期待很高,觉得这是”the highest education anybody can get”,结果没想到会是这样,那时我还不太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15年刚入学的时候以为终于可以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了,一方面终于有了一些收入,尽管并不能完全cover自己的全部生活开销,另一方面终于做上了自己想做的事,在成为一个“真正的researcher“上踏出了第一步,其实是很开心的。现在回顾起来,第一个学期导师没有确定下来的时候都是很开心也比较放松的。平时就是上上课,读读readings,research的话只是和不同教授的mini-project。伸脚试水,虽然会焦虑但总的来说体验还是可以的。
-
漫长
在家待的时间越长,好像就越来越不愿意和人说话,尤其是不愿意和现实中认识的人说话(工作相关的就更加不愿意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未来不确定,于是连想要把握的想法都没有。不是“浑浑噩噩”,而是疲软了。加之一直在家里,不怎么和工作的人联系,也就更觉得没有什么必要联系。剩下的时间,就是从三月二十二号游戏机送到家以后大多数时间都在家打游戏。似乎从小到大都没有这样密集地打过游戏。时间长了腰酸背痛眼睛干涩。于是我和对象说,难怪你们都要小时候打游戏,因为怎么打都不会累。这么看来,我真的是错过了打游戏的最佳时间。
-
2019
一月,过了proposal,总的来说很顺利,虽然被Ken问了一个很难的问题(”How are you going to find a job with this?”)
-
“没有思考的空间”
我去年秋天在国内做research的时候在北京待了两个月。主题是微商、代购、他们的客户:为什么用微信这样一个聊天、社交工具来做买卖?方法是访谈,找各种各样微信上的卖家和买家聊天。因为是和英特尔一起合作的项目,所以几乎一半的受访者都是英特尔找的。有一些人靠我自己是肯定找不到。
-
Answer
Here is my answer: I’m not going to stay in HCI as a scholar. HCI people think the problem, or solution, lies in technology. (Yes, some of them see things more holistically, but most of them are more excited about technology.) I disagree. I think the problem is elsewhere. The problem is not only about…
-
喝可乐时的短暂沉默
搬家之后的一个星期,终于又感觉慢慢稳定下来。从一个相对繁华的地方搬到了一个很安静的地方,远离了奶茶店,远离了日本拉面店,远离了好吃的brunch,也远离了过马路就能到的Trader Joe’s。不过重新和原来的室友住到了一起,又有人可以经常聊天吐槽,有人可以分担一部分房租水电网费,也不错。
-
变动
这次果然没有像之前被拒那么伤心了,毕竟是意想之中的。第一轮的结果下来,我就知道即使改好了再投也还是有绝大多数可能性被拒。结果的确是这样。我自己也是同个会议的审稿人,知道文章要到什么程度才能被录,所以也不意外。好在reviewers还都肯定了我改文章投入的努力,只是说改完了framing,总体的感觉也还是不对,所以不能录。翻来覆去无非就是那几句话,对community的贡献不够、不知道community里面有谁会cite这样的paper等等。
-
关于读博的新想法
我也终于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在现代社会读博士,实际上就是一份工作,本质上和任何一份别的工作没有不同,都是资本主义统治下的剥削与被剥削。读博士所谓学术训练,也就是为了把一个没有学术背景/能力的人变得知道如何“做学术”,而“做学术”的含义,当然也是有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的,比如说要发现新的别人没研究过的问题、要写论文发表、要拼论文数量等等。做学术是世间百行中的一行,是工种之一。这么看来,就会发现做学术的工人和知识分子之间可能完全没有联系。是前者不一定是后者,反之亦然。做学术的工人甚至可能完全没有真正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擅于发现literature里面的漏洞,擅于揣摩审稿人的心思,以及写得一手好论文。当然,有很多明星学术工人在独立思考方面也非常强(否则如何提出大家都认可的research question?),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懂得独立思考的人在别的行业也完全有可能出现。(或者说,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什么样的工种所要求的技能也会同时培养工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毕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创造与朴实的好奇心、行动力、恒心、耐心有更大的关系。明星学术工人只是在这一行的各项评判标准上比普通学术工人要做得更好而已。
-
Nontransferable Identity
今天和导师开会,她问我怎么样。我说,这周应该是开学后过得最好的一周了。她笑,也无法解读出她的笑是轻蔑的笑还是只是一个普通的表情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