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T聊到old school。開始我是提到豆瓣上有很多小組分享國內很多好吃的好喝的東西的,比如M記又出了什麼新品、哪裏哪裏的奶茶好喝之類的。我說她最近都不出門,不出去找好吃的吃,也不找好喝的喝。她說她看著那些新品或者流行的東西來來去去,到了最後最喜歡喝的還是港式奶茶或者鴛鴦。我說確實,前兩天我在隨便瀏覽外賣軟件的時候也發現,普通奶茶店根本沒有港奶或者鴛鴦,只在港式茶餐廳才有這兩款。而因為港奶實際上是用淡奶,非牛奶或者奶油奶酪等,喝的時候就能體察到淡奶特有的絲滑感。我搜了一下,家附近雖然有一萬個奶茶店,都是只有一家茶餐廳。凡奶茶店都是台式奶茶,boba那些的。好在唯一的這家茶餐廳還算正宗,除了凍奶茶凍鴛鴦肯定是有,也有鹹檸七那些的、各式焗飯、西多士等等。這家茶餐廳我們每週都要點一次,營業到半夜,還可以叫夜宵。可惜在美國吃夜宵少了太多在香港或者廣東食的滋味了,少了那種夜裏在街上走,邊走邊和老友吹水的滋味。
說起西多士。前兩天和他一起看一個B站博主,一個視頻裏做了各種各樣的西多士。首先是最經典的,厚切麵包,中間抹花生醬等等。然後又介紹了一個one-bite西多士,小小一塊,一口吃一個。還有什麼別的漏奶華什麼的,中間有牛奶,表面還有各種巧克力醬和煉奶。我說,居然是煉奶!他為什麼不換成mayo,用煉奶不是甜死!果然試吃的人表示太甜了,受不了。我跟T提起看到的這個視頻,表示只有最經典的西多士最吸引我,其他的看著很fancy,但是一想到有多甜,真的還是算了。她說是啊,就是很old school。看起來外面總有各種各樣的新玩意兒出來,比如KFC都開始做炒飯了,但事實真正能吸引自己的還是只有最經典的那些東西。
說起old school,又想起剛和他在一起的時候,有一次out of the blue他提起自己是一個很old-school的人。不喜歡用手機,更喜歡用電腦;比起在觸屏手機上點來點去,更願意直接用鍵盤打字。不記得當時我怎麼回應的了,可能心裏默默地笑了一下:用鍵盤打字也算old-school,那用紙筆寫字的呢?不過據說Gen Z很多都不會用物理鍵盤,因為生下來起就是用觸屏手機的,對鍵盤沒有概念,不像millenials是computer-native,先認識電腦再認識手機。不過等再過二十年觸屏手機退出歷史舞台,那時候Gen Z應該也會感嘆,自己用觸摸屏是多麼的old-school吧。
就像我們小時候坐綠皮火車,現在都還能記得“花生瓜子果汁飲料,香菸啤酒礦泉水”。或者去文具店買的韓國晨光morning glory的軟皮大本子,橫線之間的距離是9mm,而不是日本本子小氣的7mm。還有8塊5一支的三菱0.38水筆,那時候覺得好貴好貴,現在可以一次買一整盒都不眨眼睛,雖然現在也不怎麼用筆了吧。小時候覺得味千拉麵和元綠迴轉壽司(對,那時候它不叫禾綠)都好高級,現在也並不會在去吃了。現在幹嘛呢?就在家裏做做飯,偶爾點外賣,然後感嘆還是自己做的飯合口味。吃了十幾年各式各樣酸甜鹹辣的東西,到了三十幾就只想吃點清淡的了。隨便炒個青菜,放一點點鹽就很好。或者蒸個排骨,它自己會出一些油。我發信息給T,說,只有在情緒特別不好壓力特別大的時候會很想吃點重口的或者喝點奶茶,那國內壓力大啊,這些東西有市場也很正常吧。她說,也是。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沒有條件下廚房,沒時間沒設備沒能力。也沒心情。
結束對話之後我到豆瓣推薦上去看了看。之前看到自拍秀自己美貌或者秀自己lifestyle的我都會點擊“對此內容不感興趣”和“以後不再顯示相關話題”,於是推薦算法展示的就只剩下一堆貓貓狗狗、吃好吃的喝好喝的、偶爾能出現一些日記等的內容了。看貓貓狗狗還是不錯的,儘管這也不是我十幾年前到豆瓣來的初衷(笑)。標記想看的書想聽的唱片,發現有趣的內容有趣的人,這些都是那時候中意在豆瓣上做的事,如今依舊。這麼看來我使用豆瓣的方式也很old-school,廣場隨便看看不停留,大多數時候在書店和自家門口逛蕩。如果能有緣分碰到感興趣的人,就默默關注一下。就這樣。
不過文字媒體的社交網絡也會消失的啦,到那時我們這些人也都old-school了,哈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