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eflection
-
结缘不消费主义freeganism
昨天在看微信的时候看到了上海译文的公众号推来的一条消息,介绍了叫做《无钱幸福》的一本书,说的是一位德国的Heidemarie Schwermer女士从她五十多岁时开始过一种不花钱的生活,通过做一些劳动,比如家务、比如带小孩、比如遛狗,来换取可以住在对方家的权利,或者换取对方的一些服务,比如理发。Schwermer开始过这种不花钱的生活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一直过这种生活到七十岁去世。看到这篇介绍以后我非常感兴趣,因为近期一直在想要过一种不受资本主义控制,也就是不用上班(不用赚很多钱)的生活,除了和其他人一起直接推翻资本和政府的霸权以外,还有什么别的方式吗?有没有更可行的、一个人就可以开始实践的生活方式,就是之前在David Graeber的书中读到的那种“完全不同的生活”?
-
对他人生活的想象
今天想起读书的事,就在家庭群里问我妈,你为什么不看书。起因是我妈分享了一张我婆婆做义工给别人测核酸的照片。我问我妈:“为什么你做什么她就要跟着做什么?” 因为之前我婆婆知道我父母拍鸟后就也开始学拍鸟、知道我父母唱歌以后就唱歌。现在看到我妈给核酸检测做义工服务,她也去做。我妈说:“唱歌是她自己本来就喜欢唱,只是从我们这里知道了全民K歌,她也就在全民K歌上唱了。” 我接着想起来她们两位都曾经跟我说自己应该多看书,但在我看起来她们都在积极参与这些义工啦唱歌啦其他活动,完全没有看书。我又问,你们为什么不看书,不是说了很多遍要看书吗?
-
回忆我的深圳童年
今天和对象一起回忆童年,提到了一下几个方面:
-
想做的工作
想做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依重要度排列:
-
关于读博的新想法
我也终于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在现代社会读博士,实际上就是一份工作,本质上和任何一份别的工作没有不同,都是资本主义统治下的剥削与被剥削。读博士所谓学术训练,也就是为了把一个没有学术背景/能力的人变得知道如何“做学术”,而“做学术”的含义,当然也是有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的,比如说要发现新的别人没研究过的问题、要写论文发表、要拼论文数量等等。做学术是世间百行中的一行,是工种之一。这么看来,就会发现做学术的工人和知识分子之间可能完全没有联系。是前者不一定是后者,反之亦然。做学术的工人甚至可能完全没有真正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擅于发现literature里面的漏洞,擅于揣摩审稿人的心思,以及写得一手好论文。当然,有很多明星学术工人在独立思考方面也非常强(否则如何提出大家都认可的research question?),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懂得独立思考的人在别的行业也完全有可能出现。(或者说,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什么样的工种所要求的技能也会同时培养工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毕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创造与朴实的好奇心、行动力、恒心、耐心有更大的关系。明星学术工人只是在这一行的各项评判标准上比普通学术工人要做得更好而已。
-
An Email
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