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Love, Death + Robots Volume. 1这本书的短小读后感。)
SPOILER ALERT: 小心剧透。
Horror的一个惯用套路(也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套路),就是绝对不把大结局写出来,而是留一个悬念的尾巴。比如说《盗梦空间》最后一个镜头中的陀螺,它究竟是转停下来了还是没有停下来?不知道,观众自己去猜测、思考,自己去解读吧。这个尾巴一定要是能够对整个故事起到决定性左右作用的尾巴。比如,它的一种可能性和另一种可能性会让整个故事的含义完全不一样。陀螺停了说明一切都是真实的,陀螺持续转动则说明你我仍在梦境中。一个优秀的悬念尾巴,要提供多种有意义的、符合该故事世界已知逻辑的可能展开,但与此同时这个可能性也要给读者留出足够的想象的空间,否则读者会觉得无聊、没有挑战性。
Love, Death + Robot里面的几个horror stories,质量参差不齐,因悬念的尾巴是否优秀而一决高下。The Witness最后的结局和最初的开头展开相呼应,不仅让读者有种奇妙的甜蜜感,而且也给读者留够了充足的想象空间:究竟为什么又会看见一个和死者一样的目击者呢?是这个世界时空的问题吗?还是最后这个房间、这栋楼、这条路的问题?解谜当然是有趣的。相比之下,Soul Sucker的结尾就很平庸了。故事主要部分仔仔细细地讲了遇到一个吸血鬼boss多么恐怖、对方多么吓人、如果被对方抓住会有多么可怕的后果云云,所以读者已经知道了,“OK,吸血鬼可怕,估计这个书最后可能是要说怎么反转吸血鬼。” 后来确实稍微反转了一下,而且是萌萌哒反转,但是最后结局的败笔是情节的冲突并没有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只是停留在“出现了更多的吸血鬼”这个量的变化上。通过故事前期的叙述,读者已经知道了吸血鬼有多可怕,合理的思路是更多的吸血鬼只是可怕的数量叠加,导致主角团的生存机会更低,大概率被吸血鬼团灭——又还会有什么其他可能性呢?突然出现更多的猫猫让主角团逃出生天吗?这也还是基于故事前期设定的同级别情节推进,并没有任何更高一级、更进一步的冲突啊。这个故事的悬念尾巴没有提供多种可能性,只提供了一种。它没有起到给读者提供充分想象空间的这个作用,就不是一个优秀的尾巴。
题外话,关于短篇小说要怎么写才能写好,有哪些重点要素,这本书讲得很到位: Swim in a Pond in the Rain: In Which Four Russians Give a Master Class on Writing, Reading, and Lif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