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前一段工作上不是很开心,所以过去的一周多时间都在反省,自己为什么在心态上对待工作那么认真、为什么要那么主动、有一些活都不在我的只能范围内但我为什么要去做,明明我根本就不在乎这份工作或者工作这件事情。换一句话来说,就是我发现了自己偏离了真正想过的人生轨道。我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以及真正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明明打心底里知道除了能赚钱,工作这件事本身一点都不重要,但我还是会在工作的时候过于认真投入,其实原因也很清楚: 一,因为我喜欢做research,所以涉及research的内容很难不投入。 二,因为我一直是一个很在意work ethics的人,意思是哪怕觉得某一份工作不重要,但凡工作内容涉及他人或者会对他人有影响,我心里还是会给自己画上一条隐形的底线,要求自己至少要把工作做到什么地步才可以。 三,本来我也是比较认真严肃的性格,从小到大都是这样。这种性格的负面效果就是很难将自己从关心的事情里抽离出来,在意的事情和问题都要一探究竟,但好处是如果一探究竟以后发现这个事情本身不重要,那最终也能发自内心地深刻理解这一点,并且放下这件事。很多曾经在意的事、曾经在意的人,都是这样放下的,因为知道他们的确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针对工作,为什么即使知道它根本上不重要,却仍然如此难抽离,我想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一方面,当然是因为生活在当前这个现实世界中,没有工作就没有钱,没有钱就没有办法养活自己——这是非常紧迫的生存问题。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对我个人而言更重要的,是我对“创造”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我是一个很容易就觉得无聊的人,需要不断地有更深层的精神上的刺激才能让我觉得不那么无聊,而这样的刺激需要来自于“创造性的活动”,而不是“消费类的活动”。创造性的活动是“有输出的活动”,可以是任何产出东西的活动,比如做饭、比如写字、比如弹琴、甚至比如说话、等等等等。消费类的活动是创造性活动的反面,一种接受内容的活动,指没有输出,只有输入,比如读书、比如看电影、比如听音乐等等。个体精神生活的平衡需要既有输入也有输出,但是我对输出型活动的需求更大。就是说,看书虽然好,看很多书非常好,可是仅仅看书是不够的,还要有输出。
不过上面这些和很难和工作保持距离有什么关联呢?有很大的关联,因为创造类活动比消费类活动更耗能量、更耗精神、也更耗体力。意思就是在宝贵的一天二十四小时中,能够用来全心全意投入创造类活动的时间、注意力、和体能是非常有限的。也许我可以一整天醒着的时候都在看书(消费类),但如果用来写字(创造类),一天最多只能写上四小时。而工作实际上是创造类的活动,需要输出的。这就意味着在需要工作的日子中,工作会消耗掉我几乎所有可以用来做创造类活动的注意力和体能,导致下了班之后我只能做一些消费类的活动(看书)而无法再做更多和工作无关的创造活动了。结论:因为一天的时间有限,能够用来做创造性活动的时间和体力也有限,而我又对创造性活动有很高的需求,不创造我会难忍无聊无趣,那么最简单、省力、无脑的做法就是投入工作,投入这份反正因为现实原因无法不去做的创造活动就行了呗。
难怪我这么难从工作中抽离出来,因为我无脑把它当成我生活中的唯一的创造性活动了。这确实很省事,但这对我的危害很大很深远,因为实际上工作并不值得我投入这么多的精力或体力。如此投入工作,去做不属于份内的活、在会上说过于直接的话,这些事情对我来说并没有好处,也并不让我开心。我需要寻找别的更值得投入精力和体力的创造活动。
写到这里,我真的很想说”显然别的创造活动应该是写作“。如果是24、25岁还没有读博之前,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出这句话。但现在的我并没有这个信心了。一是我对写作没有从前那么在意了,知道自己反正也不可能把写作作为志业(?),自然投入练习的时间就少了;二是这几年来我对自己和他人的兴趣都降低了许多,所以我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以前可能一点点小事和细微的观察都能让我写出东西来。所以当前是一个很奇怪的状态:我知道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并没有减少,不然不会容易无聊,但是我不知道我的好奇心应该以什么方式输出,因为以前适合我的方式好像都不太管用了。
过去这几个星期我尝试的输出方式除了在这个blog上随便写写东西以外就是重新开始练钢琴了。之前也有人跟我说过可以去做creator,发发读书视频什么的,但我始终还是觉得creator这样的身份不太适合我,因为做creator时间长了很难不受观众或者粉丝的影响,而我还是希望创造活动主要是满足自己创造的愿望本身,非迎合其他人的需求或口味——毕竟我之所以想要创造,究其根本还是希望自己高兴。确实,独立性对我而言一向很重要。大学时做project喜欢自己一个人做,博士时写paper也喜欢自己一个人写,现在在公司里做research也还是这样。还有什么别的方式可以既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又能输出创造的吗?我还会继续探索的。
这篇啰啰嗦嗦写了一堆,其实都是老生常谈了。我也不是才有的这些问题,大约十几年以前刚开始念大学的时候就天天想这些了,虽然那个时候还对“把热爱的事作为工作,又可以赚钱又可以自我实现”有相当强烈的幻觉和执念,哈哈。现在知道喜欢的事还是不要用来作为赚钱途径比较好,但是也还是要继续做喜欢的事的。最近在看硬科幻,写这类作品的大多数是直男,所以总有很多美中不足的地方。我想我也有扎实的工科训练,也许也可以去尝试写写硬科幻?马上又觉得还是不要这么给自己设过高的目标比较好。不过我确实感觉可以开始试着用英文写作了,不是报告或者论文,而是像这样的blog post或者其他类型的文字。
Leave a Reply